改革意味着有更改有变化,这是考生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大部分考生在招生信息出来前就着手准备考研了,如果出现改革,之前学习的内容不一定能用上,复习压力增大。
等时间进入九月份,各院校将会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在此之前已经公布招生简章的院校中,有部分院校更改了部分专业的专业课科目、参考书目等内容,需要大家关注。在8月13日,深圳大学公布21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提到初试只提供考试大纲,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只提供参考书目,不提供考试大纲。
免推生比例将增大
从图中可以得知,安徽省将探索建立新的研招考试方式,未来可能将采取以“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相结合的的招录方式;除此之外,还将加大推免生比例,加强能力考查,注重综合评论。
中国传媒大学在不久前也发布了硕士研考改革实施办法以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改革内容包括初试自命题科目设置、复试选拔流程、复试考核办法等。

中传本次改革对考生造成较大影响的有两点:①自命题科目改革;②初试过国家线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
初试通过国家线即可进入复试乍一看为考研降低了难度,打破了“唯分数论”,但这样以来,复试环节将会变得十分严苛。没有院校分数线进行筛选,考生进入复试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这就会造成复试比例、淘汰率上升的问题。
比如,改革前,通过分数线筛选有12名考生进入复试,最终录取10名考生,淘汰2人,复试比例为1.2:1;则改革后,进入复试的考生可能高达30人,最终录取10名考生,淘汰20人,淘汰率增高。
除此之外,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先进行材料评议再决定考生是否适合复试考核,也就是说学院虽然放低了考研初试的成绩要求,但是对考生过往的学业水平、专业要求等综合能力更严格了。
改革来的太突然,使很多备考中传的考生措手不及,同时很多双非考生、本科成绩不理想、跨考的考生担心会受到影响。
既是改革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先是改变了以往的“唯分数论”,追溯考生本科的学习经历能够挖掘出用心对待学术,愿意在学术中下功夫的考生,淘汰掉一部分混日子的考生。
目前还未发现其他院校进行类似的改革,对考生而言,本次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距离考研还有120多天,只要肯下功夫迎难而上相信最后考卷给出结果也不会差,院校希望破除唯分数论,不代表不欢迎高分学生。